随着涂料供应的快速发展,涂料的品种、档次不断升级,高级涂料特别是汽车漆、木器漆、卷材涂料等迅猛发展,人们对涂料的保护性、装饰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因此,涂料的表面状态很是引人关注。
气泡的存在,严重影响了涂膜的外观效果,往往会造成涂膜缩孔、针孔、疵点、鱼眼等弊病。涂料气泡现象一直贯穿于涂料生产、储存、施工以及使用的全过程,涉及的问题较多,本文就溶型涂料施工及使用中的起泡问题做一分析,提供几点控制方法,以解决涂层起泡的问题。
气泡产生的原因
基材表面处理不当
基材表面氧化物、可溶性盐等物质是涂层起泡的诱发点。当温度变化时,其受热膨胀产生的蒸汽压是气泡生成的主要原因。
此时,涂膜愈厚,起泡的倾向愈大。当涂层很薄,又处于潮湿环境中,将会发生渗透,渗透压是气泡生成的主要原因。当处于湿热环境中,蒸汽压、渗透压双重作用更会加剧气泡的产生。
未除尽的锈蚀、氧化皮等与涂料中的某些物质或从涂膜微观通道内深入的水、气体、腐蚀介质反应生成气体,加上环境温度、湿度的影响,也会造成涂层起泡。
这种现象多出现于高级涂装采用油性腻子,由于石膏凝胶中的水分或木器件潮湿时涂漆,在受热情况下也可导致气泡;前一层涂料涂好,涂膜将干未干时遇雨,存在潮气或水抹涂面漆也会产生气泡。
溶解于涂料内的气体随
温度升高释放
经涂装形成的湿膜中,尚有10%的挥发溶剂,其他约90%的溶剂已在涂装过程中挥发到大气中,另外一些涂料中溶剂不适当的挥发也会造成溶剂残留。由于溶剂对水有一定的敏感性,残留溶剂能增加涂膜对水的吸收和涂料中潮气的转移。如果涂料本身的粘结不牢,则其耐水性的下降会引起附着力丧失,涂层起泡。
随着涂层表面温度的变化,残留溶剂本身也会产生足够的蒸汽压使得涂层起泡。最严重的是潮气透进涂膜中结合残留溶剂,引起涂层起泡。这种现象多出现于烘干性涂料喷涂后,湿膜闪蒸时间过短及烘干升温过程中。
初期温升过快或因喷涂湿膜过厚,且湿膜表干过快,造成底层溶剂挥发不畅;双组分聚氨酯涂料配漆时产生的气泡未消失,气泡溢出时涂膜已失去流动性,此时也会出现起泡现象。
特别是涂料、溶剂中含有微量水时, 更易产生此类弊病。另外底漆未干时,涂刷快干面漆,也会封闭底漆中的溶剂,造成溶剂残留。
多孔性底材残留的气体
溶剂也会引起涂膜在多孔基材,如水泥、木材等上起泡。通常有机涂料涂布在无机底材上,且表面温度较高时易出现。此时气泡的生成速度极快,易破裂而露出底材。这类气泡可通过施涂渗透型底漆而消除。渗透型底漆通常粘度低,成膜薄,能迅速干燥,并有足够的时间渗透、避开高温时间施工等可以避免此类气泡。
多孔性基材表面涂料快干漆时,表面成膜而阻止空气透过或溶剂不适当释放,日光曝晒会加剧气泡产生。
颜料或填料表面吸附
气体或液体
涂料中可溶性颜料填料是许多气泡弊病产生的原因。可溶性颜料吸收透过涂层的潮气变成溶液。由于渗透作用,水将通过涂层被拉到浓溶液处。另外如可溶性盐沾染了基材或涂层之间的任一表面,同样的现象也会发生。涂料中含有可溶性物质,则起泡不可避免。
结 语
涂层的起泡原因比较复杂,我们应尽量避免在生产和使用中气泡的产生,从而得到一个完美的涂层,取得装饰和防护最佳的效果。